
刚入职的设计新人问我:“有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在挑颜色时少走弯路?”我当时第一反应,就给他推了《Color.review》。作为最近设计圈里讨论度比较高的配色平台,它的页面简洁得有点反直觉,但这反而激发了我的好奇——它真的是我们日常选色的好帮手吗?亲测一周后,我觉得是。但也确实有些小遗憾。下文是真实使用心得:
清爽的界面与明确的核心功能
第一次打开《Color.review》,我甚至觉得它不像配色工具,倒是有点像现代风格极简应用的示范品。功能选项一清二楚:配色方案构建、对比检测、色温识别。它不提供冗长的选项面板和花里胡哨的滤镜,这一点对想快速找配色组合的人来说很友好。
《Color.review》主打基于颜色理论的科学配色建议,例如补色、分离互补色或分裂色。在输入主色之后,系统能瞬间给出一组经过验证的颜色,甚至自动计算出Web色深比例以确保视觉平衡。
设计师日常应用中的“真香定律”
作为一名品牌VI设计的辅助工具用户,我对配色工具的要求是:准+稳+不占太多脑区。使用过程中小到Figma配图调板预览的衔接方便,大到企业级项目统一标准色板的功能,《Color.review》做得出乎意料的可靠。在制作一个公益主题PPT过程中,它自动推荐了一个温柔冷色系配色,视觉舒适度远高我自行组合方案。当然了,并不是每轮尝试都能“一击即中”,有时生成颜色组合在背景+文字的场景下对比度过低,需要人工修正。
与竞品比如何,适配人群是哪些
对比类似工具来说,《Color.review》在速度上有天然优势。比如与Adobe Color同步体验相比,在线打开快3到4倍;比起传统的Swatch Book式手动配色,《Color.review》提供了更高效的基础起点,特别适合不希望从零开始构建方案的用户。
《Color.review》更适合那些对色彩有认知基础,不想从0到1“造车”的人;对于色彩基础稍弱的使用者,其缺乏详细的引导说明(如配色逻辑的通俗科普)这点可能会带来困扰。如果你习惯用颜色理论进行组合搭配,这是一次值得推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