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产品设计入门爱好者,经常需要画原型图、做页面逻辑展示。以前一直用 Axure,但每次打开都像是打开了一台“老爷机”,启动慢操作复杂。前几天被朋友安利了一个“国产新宠”——墨刀,抱着怀疑和试试看的心态,亲自用了两周,结果真是让我有点惊喜了。
这次的测评,从易用性、协同效率、功能完整性、扩展性和性价比五个角度带你全面了解,看看墨刀是不是你下一个必备工具。
流畅操作背后是设计的体贴
墨刀的核心亮点莫过于「轻便又高效」。从创建项目的第一步就让人感到舒适——有预设好多种行业标准画板供快速选择,甚至新手可以一键进入“引导模式”。交互组件也极其好理解:拖拖拽拽加交互线,几秒就能搭出页面跳转结构。这对于临时需要展示产品思路的项目来说简直就是“神助攻”。
但必须承认,它不如 Axure 在动效和复杂逻辑上自由度高,但它定位本身是快上手工具,这个缺陷在某些情境下也能合理忽略。
多人协作像用微信一样自然
如果你和产品经理、视觉团队分开作业,墨刀的协作体验绝对值五星好评。支持实时评论批注,评论还能被提及指定人员,任务不丢。最重要的是——不需要付费买协作套件!在同类产品中这点很难得。我们在做一个微信小程序项目中发现,产品组改个图,视觉能立马感知并介入修改风格。
虽然暂不支持企业版专属管理权限设定,但如果你们是一帮初创小团队或者自由职业者合搞项目,这套机制够用了。
交互逻辑搭建真的不复杂
这是我用上以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墨刀没有“代码思维式”的操作,交互设计用“可视化连线逻辑”表达跳转与操作流。对于非科班出生的人来说非常友好,在教学或低代码团队中尤为适合。比如我给实习生讲一个流程怎么做演示,只用了5分钟他们就能自己做出一个小跳转原型。
相比之下,一些老工具虽然功能强大,上手门槛高到令人发指,这时候墨刀确实降低了产品沟通的技术壁垒。
模板与资源库能让你“拿来主义”到天亮
墨刀的组件资源库非常庞大——从图标到组件模版都一应齐全,官方还定期推出不同行业UI套件专题合辑。更妙的是支持用户上传自定义组件,并可在团队内共享调用。这让团队设计更趋于统一风格,在我参加一次产品pitch的过程中简直救命。
不过,它不支持Sketch插件或其他设计资源平台导入,如果已经有成熟资产的人群,使用起来可能有点不便,但仍不能否认这是一个实用性强的存在。
定价策略偏友好,但高端用户略鸡肋
墨刀目前提供了一个“基础功能全免费”的模式吸引入门者,并为专业用户提供月费或年费高级版本,比如解锁交互动态效果插件或离线索材下载功能等。免费版在我们小工作室的内部项目评估中完全够用,尤其是用于前期需求讨论的线框图制作环节。但如果对细节还原性极度苛刻的场景,墨刀仍难以完全顶上一线高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