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献港是深圳地区多馆联合的文献资源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深圳大学城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八家机构的馆藏资源,构建起覆盖全市的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平台集成 1186 万册(件)中外文纸本资源及 400 多种数据库,为读者提供跨馆检索、文献传递及资源共享服务,提升区域文献保障能力与学术服务效率。
深圳文献港是什么
深圳文献港是由深圳多所高校及公共图书馆联合共建的区域性文献资源共享平台,以 “资源整合、协同服务” 为核心,通过打通各馆馆藏数据与服务渠道,实现纸质文献、电子资源的统一检索与跨馆利用。平台致力于打破信息壁垒,为深圳科研、教育及公众提供便捷的文献获取途径,是区域学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
深圳文献港的主要功能
功能模块 | 描述 |
---|
跨馆资源检索 | - 支持关键词、书名、作者等多维检索,整合八家图书馆的纸质图书、期刊及电子资源; - 提供 “馆藏分布” 查询,显示文献在各馆的借阅状态及索书号。 |
文献传递服务 | - 针对本馆缺失资源,用户可在线申请跨馆文献传递(如图书章节、期刊论文); - 支持电子文献邮箱接收或实体文献快递借阅(部分服务需身份认证)。 |
数据库统一访问 | - 集成 400 多种中外文数据库(如 CNKI、ScienceDirect),支持校园网或 VPN 远程访问; - 按学科分类导航数据库资源,辅助科研文献调研。 |
联合服务入口 | - 提供馆际互借申请、读者证通用办理(部分馆支持一证通借); - 发布各馆活动资讯(如图书荐购、学术讲座),实现服务信息互通。 |
深圳文献港如何使用
- 检索资源:进入官网在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如 “人工智能 + 应用”),筛选文献类型及馆藏机构;
- 查看馆藏:点击文献条目查看各馆借阅状态,标注 “可借” 的资源可直接前往对应图书馆借阅;
- 申请传递:选择 “文献传递” 功能,填写申请信息(需注册账号并关联校园 / 读者证);
- 访问数据库:通过 “资源导航” 进入数据库列表,校园网用户可直接访问电子资源;
- 参与服务:查看 “活动公告” 报名讲座或参与图书荐购,提升资源获取效率。
深圳文献港的应用场景
- 学术研究场景:高校师生查找跨馆专业文献(如深大图书馆未收藏的外文期刊),通过文献传递获取;
- 企业研发场景:科技公司人员检索行业报告及专利文献(利用数据库集群分析技术趋势);
- 公众学习场景:市民申请通用读者证,借阅多馆纸质图书(如深圳图书馆的古籍特藏);
- 资源协调场景:图书馆员通过平台分析区域馆藏重复率,优化采购策略(避免多馆重复购置)。
深圳文献港的适用人群
- 高校师生:深圳各高校学生及教师,需跨校获取教学科研文献;
- 科研工作者:研究院所人员利用平台数据库开展课题研究;
- 企业从业者:技术研发人员检索行业文献与专利数据;
- 深圳市民:普通读者申请联合读者证,借阅多馆纸质资源;
- 图书馆从业者:各馆工作人员协同开展资源建设与服务优化。
深圳文献港的优势总结
- 资源整合度高:聚合八家机构馆藏,覆盖 1186 万册实体文献与 400 + 数据库,解决单一馆资源局限;
- 服务便捷性强:在线完成检索、申请、获取全流程,减少实地奔波成本;
- 区域协同性好:打破馆际壁垒,实现读者证通用、文献互通,提升深圳整体学术服务效率;
- 功能实用性高:数据库统一入口与文献传递服务,精准匹配科研与学习需求;
- 公益属性突出:对深圳市民及高校师生免费开放基础服务,部分增值服务收取成本费用。